【当前位置】 多彩贵州信息港   贵州人物   蒙萌

贵州有你更精彩

蒙萌

时间:2015/12/2 来源:贵州信息港 作者:贵州梦

蒙萌是中国作协贵州分会会员,安顺地区文联委员,常务理事,文协副主席,普定县第一位公开出版发行小说集的作家。短篇小说集《高原奇事》于1987年10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,列入《“出头鸟”丛书》。全书18万余字,收入他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1988年短短几年间创作和发表的15篇小说。其中《搭在马凳上的擂台》获贵州省1984年优秀短篇小说奖。正当他在贵州乃至西南文坛上大展才华,向全国文坛大步迈进的时候,不幸患了肺癌,医治无效,于1989年9月22日在普定家中去世,时年37岁。贵州文艺界至此陨落了一颗璀灿的明星。

三都县,布依族,1952年11月生于安顺,幼年随父母多次迁居,萍漂四境,1956年迁到普定,先住化处乡下,后转至白岩农村,1957年转到城关镇,当年(时年他5岁)即入城关完小接受启蒙。1964年考入县一中,1966年7月初中毕业,时逢文革开始,如同千万个同龄少年一样,失去就学机会。1968年因年龄不足免于上山下乡。为了帮助解决家庭生活困难,他就去挖土方,挑灰沙打零工,紧接着拜师傅学做木工手艺。在此期间还当过民办教师、税征员。1972年只身离家到平坝黎阳机械厂当民工,因为父亲的所谓历史问题,他不能当正式工人。1974年回家,与朋友共同成立“城关修理铺”修自行车、板车,搞钣金、焊工等。1975年再次只身到云南省罗平县做工。这些曲折艰辛的生活经历,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这时他开始了业余创作活动。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,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安顺师专中文系,两年的学习,使他的创作理论和文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。这期间他写了10多篇生活特写和随笔。1979年他毕业到普定师范任语文教师、教课之余,他开始了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。1983年10月,《小阁楼》、《泥水工的爱情》两篇短篇小说在《山花》分别以头条、二条位置发表,震惊了贵州文坛。贵州省文联副主席,贵阳市文联主席、著名作家戴明贤以《向着真实、单纯与朴素》为题,热情洋溢地写出评价文章,赞扬蒙萌“在创作上刚起步,但艺术趣味相当高,找到了自己的笔调”。1984年10月在《花溪》发表《搭在马凳上的擂台》引起贵州文学界的普遍关注,该小说获当年全省优秀大奖。至此,他的创作进入了较为成熟的时期。蒙萌发表的文稿近30篇,30余万字。计有《小阁楼》、《泥水工的爱情》、《大师兄,大师兄的女同学》、《我和我的女邻居》、《那汉子和他的大水牯》、《木匠的妻子》、《金鱼的故事》、《匕首》、《在高高的岩山上》、《焊枪,喷吐着火花》、《我们的故事》、《昨天的太阳》、《第三世界和烂翅蟋蟀》、《罩着红绸布的黑棺材》等。1985年2月,经贵州作协推荐,蒙萌赴北京进入鲁迅文学院作家培训班学习,其写作技巧得到进一步提高。1986年,他被正式吸收为中国作协贵州分会会员。1987年调《安顺文艺》杂志社任副主编,并被聘为贵州省专业创作员。

蒙萌从少年时代起,饱受生活的艰辛,在父亲受冤屈无辜被劳教后,默默地承受着帮助家里谋生的重担和生活给予的苦楚和不平。他勤劳、吃苦,进入社会后,干过五花八门的工作,遭人歧视,生活漂泊,打过各式各样的“烂仗”,炼就了比较复杂的性格,嫉恶如仇,强悍、宽厚、平和、善良。他胸怀大志,阅读十分广泛,政治理论、哲学(如《国家与革命》)、艾思奇著作、儒家经典,尤其中外古典文学名著都涉猎过,对建安时期文学颇有研究,可顺口全文背诵《三曹诗选》,还潜心研究过中医典籍。

蒙萌由于过早挑起生活重担,身体短小精悍,骨骼健强而有力,做小工期间练过气功,略懂武术,善击打纵跳和奔跑,力气很大,他讲义气,重然诺,吃得亏,与大家共果舍不得吃一个,在大家饥渴时让朋友们吃完。由于他的厚道,身边常有一帮好友,闲时围坐四周,静听他不动声色地讲述所经历过的旧事。讲入文坛后,性格发展成豪放,不拘小节,同时又充满忧郁,深沉不露,大度,常废寝忘食,一心扑在创作上。

蒙萌小说生活气息浓烈,文字朴素而有味。常通过人情美和人性美展示,给予读者美的享受。他笔下的人物如木匠、泥水工、氧焊工、乡村教师、师兄弟以及与人物切切相关的场景岩山、古屋、巨树、棺材、原野,总表达得真实、准确和生动。早期发表的《小阁楼》,通过“我”为生活所迫到山村任教的简短宽厚:“我”的房东,经常在生活上给“我”关怀、体贴,渴望知识文化的队长摔死了,他的妻子在极度悲伤之中急急忙忙地嘱咐“我”不要起得太早,而这原来是害怕她死去的男人把“我”拉去作“替身”。而“我”只因为给她儿子取了个好名字这样一点好事就得到了这样的报答。即使在“文革”的疯狂岁月里,这些山民身上,仍闪耀着这样充满人性美的东西。作品就这样满怀朴素感情地歌颂了山民的传统美德。

蒙萌小说情调奇异,常常洋溢着一种刚强的气息。给人以向上的感觉。他的一些作品描写人和动物、人和山岩之间的际遇,如《那汉子和他的大水牯》写了人性和牛性之间的纠葛,写了莽莽大山中陡壁悬崖上牛的决斗,人的和解,描绘了贵州西部山区生活的画面,透露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,高原上的斑斓多姿,大山深处蕴含之欲醉。这类作品还有《山精》、《大鸟》、《高高的岩山上》等等。

蒙萌小说最大的特征是真实。作品中绝大多数情节来源于其亲身经历,而且通过精巧的提炼,赋予作品以灵性。他写大鸟,就把儿时骑在大树丫杈上用弹弓与俯冲的鹞子对抗的情节搬来;写山精,就如同自己平时在高度近视镜后面看得见人的双重性格,岩羊瞬间变成了人,人变成了山精。尽管读起来离奇,但却体现了直露人性和思维过程的真实,令人掩卷深思,余味无穷。

蒙萌小说文字还十分洗炼,短句、日常用语随处可见,这与他多年的艰苦苦涩生活经营和对文学创作的执著追求分不开,如《我和我的女邻居》、《泥水工的爱情》就是他这方面的逸品,好处全凭他贯有的朴拙有韵味的叙述娓娓道来。纵观他的作品,无论是《大鸟》、《山精》那样展示雄浑情景,还是清新细腻的《我们的故事》这样的在北京的感受,都飘溢着一种乐观与豁达,又在字里行间含着一种沉郁,被评论家称为“忧郁的乐观主义”,这大概是源于他坎坷的生活阅历。后期作品,则有表现出对生养自己的家庭的眷念,如《罩着红绸布的黑棺材》、《父亲》等。著名作家戴明贤评价蒙萌的作品,“他的白描已有相当根底,追求文字的精炼,结构的单纯,行文的委婉,格调的高洁”,戴明贤还满怀期望,为他的《高原奇事》作序。在看完蒙萌的处女作《小阁楼》、《泥水工的爱情》后,不因他是初发作品的业余作者,而实在地作出了“我敢为我省文坛得人贺”的极高评价。

蒙萌的小说再现了贵州中西部高原的奇异风情、民间传说和山民的粗犷秉性,为繁荣黔中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文学创作建立了卓著的功勋。在为他召开的追悼会上,家乡的文友写了一对挽联:

高原探奇事,沥尽心血方腾飞忽羽折骨摧成遗恨;阁楼寻君影,望断琴台终不见唯追思怀旧祭亡灵

万般悲凉尽在文字间体现。

原文作者:易 勇

【相关内容】:

多彩贵州 醉美世界

生态酱酒·今生是你
贵州导航
贵州便民助手
休闲
码上有酒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