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当前位置】 多彩贵州信息港   贵州文化   张之洞家训

贵州有你更精彩

张之洞家训

时间:2015/10/23 来源:贵州信息导航 作者:贵州梦

【张之洞家训】


张之洞(1837一1909年),字孝达,号壶公.晚年自号抱冰老人,祖籍直隶南皮(今河北南皮),出生于贵州兴义府(今贵州安龙县):他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,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创始人,同时也是晚清杰出的教育家。

张之洞出生时,他的父亲张瑛时任贵州兴义府知府,因此,张之洞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封建教育。同治二年(1863年),张之洞考中一甲第三名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从此踏上仕途,官居显赫。

从同治六年(1867年)起,张之洞先后任浙江、湖北、四川等省学官,在各地倡导兴建书院,培育人才,促进了晚清教育事业的发展,十年的学官生涯,也使他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此后,他历任湖广、两江总督,在任时,兴办了许多实业,l907年张之洞被调回京城,担任军机大臣、体仁阁大学士,且教管学部。第二年,清政府决定将全国铁路兴建权收归国有,他任督办粤汉铁路大臣,兼督办鄂境川汉铁路大臣。慈禧死后,张之洞以顾命重臣晋为太子大保。

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倡导者和领导者:他强调向西方学习,欲借西方的技术来达到强国的目的。这一点在他的家训中有深刻的体现。张之洞非常重视对后辈子女的教育,他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,让他们大胆进入西式学堂,学习军事,并鼓励他们出国留学。

他还主张子女以贫民贱卒的身份去了解百姓的生活,这种注重亲身实践、体谅民苦的教育方法在今天尤其具有重要意义。他主张学与用要结合起来,要在真正的生活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素质,培养正确的人格。

张之洞曾做过多年的学官,对当时的教育状况很了解,他提出“旧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的教育主张,他想要构建一种中西文化共存的模式。但是,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局势下,他的这种思想没能得到实现,但他的这一主张,仍有着明显的进步意义。


一、立身处世当以忠孝为先


示谕吾儿知悉。民生于三,事之如一。天地而下,君亲为长,既可以无君,即可以无父,余尚何必有此叛逆之子乎。余固知汝必不为此,然不可不叮咛告诫,以导汝于正。或者叛徒施其伎俩,以汝为现任两湖总督之子,奇货可居,万端引诱,结果彼辈匿迹无恙,而汝反不保其身,即父兄亦同丧亦是。故尤不得不先事预防,反复申诫、汝年巳而立.尚不致绝无心肝,切记切诫。

儿近日身体如何?起居饮食,务须注意。父年力虽衰,精神甚健。家十大小,亦均平安,儿不必悬系。

    ——节选《张文寝公全集》

[译文]

我写此信是要让我儿知道:人生在世,对于三个方面的问题,都要一视同仁、天地之下,君王、父母即为长者。一个人既然可以心目中没有君王,那他也就无所谓对父亲的尊重了;倘如是,我又何必还要这种叛逆之子呢!当然,我深信你不是这种人,不会这样做、但我不可不叮咛告诫于你,以引导你走正道、或许,那些本朝的反叛分子会施展种种伎俩,千方百计引诱于你,最后,他们躲得好好的,安然无恙,使你反而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,就连父兄也受牵连而丧命,所以,我不得不特意预防于先,再三告诫于你。其实。你已是三十岁之人,又非那种绝无心肝者,望你一定要牢牢记住我的告诫之言!

我儿近来身体怎样,衣食住行,一定要求注意。为父我年纪体力虽然巳显衰老,但精神还很旺盛,家中大大小小也都平安无事,你不必挂念。


二、刻苦求学 勿沾恶习


方今国是扰攘,外寇纷来.边境屡失.腹地亦危、振兴之道,第一即在治国。治国之道不一,而练兵实为首端。汝白幼即好弄,在书房中,一遇先生外出.即跳掷嬉笑.无所不为、今幸科举早废,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,决不能折桂探杏,为金马玉堂中人物。故学校肇开、即送汝入校。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为然。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,知决非科甲中人,故排万难以送汝入校。果也除体操外,绝无寸进。余少年登科,自负清流,而汝若此,真令余愤愧欲死。然世事多艰,习武亦佳,因送汝东渡,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,不与汝之性情相违。汝今既入此,必努力上进,尽得其奥。勿惮劳,勿恃贵,勇猛刚毅。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。汝之前途,正亦未有限量,国家正在用武之秋。汝纵患不能白立,勿患人之不已知。志之,志之,勿忘、勿忘!

抑余又有诫汝者,汝随余在两湖,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,无人不恭待汝、今则去国万里矣。汝平日所挟以做人者,将不复可挟。万一不幸肇祸,反足贻堂上以忧。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,为贱卒,苦身戮力,以从事于所学。不特得学问上之益,且可藉是磨炼身心。即后日得余之庇,毕业而后,得一官一职,亦叫深知在下者之苦,而不致予智自雄。

余五旬外之人也,服官一品,名满天下,然犹兢兢也。常自恐惧,不敢放恣。汝随余久,当必亲炙之,勿自以为贵介子弟,而漫不经心。此则非天之所望于尔也,汝其慎之。

寒暖更宜自己留意,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。即幸不被人知悉,亦耗精神,抛荒学业,万一被人发觉,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,则余之面目,将何所在?汝固不足惜,而余则何如?更宜力除,至嘱、至嘱!

余身体甚佳,家中大小亦均平安,不必系念。汝尽心求学,勿妄外骛。汝苟竿头日上,余亦心广体胖矣。

   ——节选《张文襄公全集》

[译文]

当今,国事纷乱.外敌纷纷而至.边境之地不断丧失,内地也在危险之中。振兴国家的办法,第一条就是要治理好国家。而治国之道多种多样,但把军认训练好,实在是首要之事。你从小就好玩乐,在书房里,一遏上老师出外,就跳跳蹦蹦,丢这掷那,嬉笑不已,什么事都干得出来,聿而今天早巳废除了科举,否则,你考到老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秀才而已,绝不可能中举,成为进士,点中状元探花,成为皇帝身边、翰林院里的人物  所以,学校开始创办之时,我就把你送去读书。当时,许多老前辈都对我的决定很不以为然  不过,我素表深知你的性情,知道你不属于通过科举而找出路之人,因此,我排除万难也要把你送进学校,果不出我所抖,除体操课外,你的各科成绩毫无进步。我少年时即科场得意,以有时望的清高士大夫而自负于人可你却是这样一塌糊涂,真叫我又气愤、又惭愧,在人前限不得一死了之。但回过头来想想,现今世事多艰难,学武也会有出息的  因而送你东渡大海,让你进日本士官学校学习,这个专业不会与你的性情相抵触。

现在,你既已入校,就应当努力上进,掌握军事学的全部知识  不要怕辛苦劳累,不要以显贵子弟而自恃,要勇猛、刚毅,一定要培养出一种军人的资格来,你的前途,正是不可限量  因为,眼下正是国家不断用兵之时。虽然你可以担心自己不能自立,却不必顾虑别人不了解你的才干  切记、切记!勿忘、勿忘!

不过,我还要告诫你的是,你曾随我在两湖生活过,你作为总督大人这样显贵官员的儿子,没有人不对你表示恭敬之意。而现今,你已离开祖国有万里之遥.你平时所赖以自傲于人的条件,已不再可以依杖了  万一你不幸而闯了祸,反倒会给父母亲造成忧患、麻烦;你此后应当把自己看做是一介贫民,是一个低贱的士兵,劳苦其身,尽力学习,把心力放到所学的课程上  那么,你不仅会在学问上收益不少,而且,可由此而磨炼自己的身心-即使今后得到我的庇护,毕业后得到一官半职,也可因此而深知社会下层人民的痛苦,不至于妄自尊大。

我已是五十开外之人,官居一品,名满天下,但我仍旧是兢兢业业,经常自觉恐惧,不敢有半点放肆。你在我身边为时不短,必当亲承教化,从我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吧。万勿自以为是显贵子弟,而漫不经心。这可不是上天所期望于你的呵!对此,你可要谨慎小心!你还须自己照顾自己,随时留意天气冷暖。特别要防止有嫖娼、赌博行为发生。这些事,即使有幸而不被别人知晓,但也将导致耗费精神,抛弃了学业;万一被别人发现,甚至于被日本官吏拘捕,那我这副老面孔,将放到哪里去?你本不值得可惜,而我将怎么办呢?所以,这类行为必须尽力排除,这是我要特别叮嘱于你的。

我身体很好。家里人也都平安无事。你不必挂念。你只要一心求学,切勿三心二意,假如能不断上进,出人头地,我也就心宽体胖了。


三、求学当以节俭为第一要务


示谕吾儿知悉。来信均悉。兹再汇日本洋五百元,汝收到后即复我一言,以免悬念。

儿自去国至今,为时不过四月,何携去千金,业皆散尽,是甚可怪。

汝此去,为求学也。求学宜先刻苦,又不必交友酬应。即稍事阔绰,不必与寒酸子弟相等,然千金之资,亦足用一年而有余。何四月未满,即已告罄。汝果用在何处乎?为父非吝此区区,汝苟在理应用者,虽每日百金,力亦足以供汝,特汝不应若是耳。求学之时,即若呈其奢华无度,到学成问世,将何以继?况汝如此浪费,必非只饮食之豪、起居之阔,必另有所消耗。一方之所消耗.则于学业一途必有所弃。否则用功尚不逮,何有多大光阴供汝浪费。故为父自此,即可断汝决非真肯用功者,否则必不若是也。

且汝亦尝读孟子乎,大有为者,必先苦其心忐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困心衡虑之后,而始能作。吾儿恃有汝父庇荫,固不需此。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,尽其求学之本分。非然者,即学成归国,亦必无一事能为,民情不知,世事不晓,晋帝之何不食肉糜,其病即在此也。况汝军人也,军人应较常人吃苦尤其,所以备僇力王家之用。今尔若此,岂军人之所应为。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。

余固未尝一日履日本者也,即后门得有机会东渡,亦必不能知其民间状况。非不欲知也,身分所在,欲知之而不得。然闻人言,一学生在东者,每月有三十金,即足维持。即饮食起居,稍顺适者,每月亦无过五十金。今汝倍之可也,亦何至千金之赀,不及四月而消亡殆尽?是必所用者,有不尽可告人之处。用钱事小,而固之怠弃学业,损耗精力,虚糜光阴,则固甚大也。

余前曾致函戒汝,须努力用功。言犹在耳,何竟忘之?!虽然,成事不说,来者可追。而今而后,速收尔邪心,努力求学,非遇星期,不必出校。即星期出校,亦不得擅宿在外。庶几开支可省,不必节俭而自节俭,学业不荒,不欲努力而自努力。光阴可贵,求学不易。儿究非十五六之青年,此中甘苦,应自知之。毋负老人训也。

儿近日身体如何?宜时时留意。父身体甚佳。家中大小,亦皆安康。汝勿念!

   ——节选《张文襄公全集》

[译文]

写此信好让吾儿得知:来信都已收到。现在汇给你日本货币五百元,你收到后,立刻回我一信,以免挂念。

你自从出国到今天,时间只不过四个月用完了?这件事实在令人奇怪!

你去日本,是为了求取学问。求学就应该先学会刻苦生活,在那边又不必交朋结友应酬:哪怕是稍微阔绰、富裕一点,不必像那些家境贫穷的书生一样生活,那一千多两银钱,也够你用上一年,尚且有结余。为何四个月不列,就已用得一千二净了,你到底把钱用到什么地方去了?

我并非吝惜这为数不多的千两银钱,假如你钱花得在理、应该花,哪怕是每天要用百两之多.我也有力量保证供你所需。但只是你不该这样做。求学期间,就像这样奢华、毫无节制,到读完书、走上社会,你又将变成什么样子呢,

何况,你这样浪费钱财,一定不只是吃喝方面奢侈而已,必定另有花销。在别的方面既有所消耗,那你在学业上就一定有所舍弃。否则,用功读书尚感赶不上,哪有多少时间让你浪费呵!所以,我凭这一点,就可以推断,你一定不是那种真正肯下苦功夫读书之人。否则,你一定不会是这个样子!

你也曾读过《孟子》吧。这位贤人说过:大有作为之人,一定要先刻苦磨炼自己的思想志向,锻炼其身体,让身体经受得住忍饥挨饿的考验,还要让他一贫如洗,无牵无挂,并在殚精竭虑、经过痛苦的思索之后,才能有所作为。

你仗恃有我的荫庇,固然不需要这样做,但也应当多少了解一下农家的艰辛,尽到自己求学的本分嘛。你做不到这一点,哪怕是学成回国,也一定一件事也干不了。不了解民情,不了解世事,晋惠帝所说的“为什么不吃肉粥”的历史笑话,他的毛病正出在这些问题上。

再说,你是一名军人。而军人就应当比平常人更能吃苦,以此而随时准备着尽全力为皇上效劳。像你现在这个样子,哪点是军人所应该做的?我从今以后恐怕是要对你表示失望了。

我确实不曾到过日本,即便今后得到机会,也能够东渡日本,但我也一定不能够获知日本民间的状况。不是我不想知道,而是因为我的身份所在,想了解却办不到。

不过,我曾听人说过,一个学生在日本生活,每月有三十两,便够他维持了。即或是食住稍方便、舒适者,每月开销也不会超过五十两。你现在每月一百两也就罢了,何至于千两巨资,不到四个月便挥霍得一干二净,一定是所开销的地方,有不可告人之处。花钱事小,因乱花钱而耽误学业、损耗精力、虚度光阴,这才是大事!

此前,我曾写信告诫于你,要你努力用功。话还在耳边,你怎么就忘了,虽然如此,过去的事就不提它了,来日方长,还有机会、从今以后,赶快收敛节制你那邪恶之心,努力求学:不是星期天,就不必离校外出:  即或是星期天外出,也不许擅自在外留宿。倘如此,开销可大大减省,不待节俭就可节俭;学业不致荒废,不想努力而也就努力起来了  光阴极可珍贵,求学机会难得、你毕竟不是十五六岁之青年人,这里面的甘苦,我不说你也该明白。不要辜负老父我的教诲呀!

你近来身体如何?应当随时留心。我身体很好。家中大人小孩,也都安康。不必挂念!


四、旧学为体,中学为用


汝去国后,日与老成相远,而中国占圣贤之大经大法,亦茫然不复记忆。

孝弟为人之本,本之不行,学也何用?此余甚为悬悬者也。国内学校子弟,有父兄之诫,师长之教,而尚流于邪僻,不克自检其身心。况去国已远,无父兄,无师长,苟无克己工夫者,必不能以自存,余窃忧之。因将余近日所著《劝学录》—篇寄汝,汝可作格言读,悬于座右,日诵—遍。苟为《劝学录》中所可者,必有益于汝,汝侭行之。苟不许者,必于汝有害,汝力戒之。余著此书,本以开导国内青年子弟。并以告一班为父兄师他长者,印行万本.散发各校。虽所言或有不尽适合者,然大体必无误。

今人束圣贤书不读,几不知君父之尊、师长之重。甚有读书数年.而全不知具所学为何事者。余惄焉忧之,固择数事,以诫学生,而着为是书。凡立身安命,待人处世,以及事父事君之道,靡不详载.引申反复,叮咛告诫,使学子而能体会及此者:推而充之。虽为圣贤亦何难。小亦不失为谨饬端行之士,足以保其身家,无父无君之事,必不敢为。而灭门杀身之祸,亦可不至,此诚青年之一服良剂也。汝于正课之暇,应身体而力行之,如对严师,如对严父。朝而省焉.善而察焉,庶几邪说可以不至,害事可以不作,而余亦放怀宽心,不复忧虑汝累汝老父矣,即同学中,汝亦可以此示之!多得一人体会,中国留学生中,即可多操行可守之人、慎勿以为老生常谈而忽视之也:

汝近来身体如何?务须时时留意,余身体甚佳,家中亦均平安。汝不必忧虑。一切家务,白有余一人操心,汝可安心求学,不必挂念。且勿忘根本。寄汝《劝学录》一本,汝当尽心读之;久而久之,必可得其益也。

   ——节选《张文襄公全集》

[译文]

我儿知悉:你出国之后,渐渐与德高望重的人疏远。对于中国古代圣贤所立下的重要经典、法令,也越来越模糊而不再记得了。然而,孝顺父母,敬爱兄长,乃是做人的根本,根本都失去了,学得再多又有何用,这正是我最最担心挂念的事。

在国内学校读书的子弟,他们随时得到父兄的告诫、老师们的教诲,尚且有人变得乖戾不正,不能自己检点、约束自己的身心。何况你远离祖国,身边无父兄,也无师长,如果你又缺乏那种克制约束自身言行、私欲,使之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能力,那一定不能保全自己的品行了。

对此.我内心非常忧虑;因而将近日我所写的《劝学录》寄给你,你可以把它当作格言来读,并悬挂于座位之右,每天诵读一遍  假如你按《劝学录》中所认可的事去做,一定会大有收益。如果《劝学录》中所不允许的事,那必定对你也有害处,你就要努力加以防止,切不可再去做这种事。

我编写这本书,本意是想用它来开导国内的青年子弟,并把有关道理告诉和我一样的父兄师长这一辈人。这本书我印了万余册,并将它们分送各个学校,虽然书中所说的问题,或许有不尽适用的地方。不过,就大体而言,却一定不会有错的。

当今之人,多置圣贤之书于不顾,很少有人再读它们了。因而,他们几乎不懂得尊重君王、父母的道理,也不明了老师的重要性、甚至,有的人虽也读了几年书,却完全不知道他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?对此,我真是忧心忡忡!因此,选出几件事为例子,用以告诫青年学生,遂编写成这本书。

在这本书里,无论是怎样使自己的精神和生活皆有寄托,还是如何待人、处世,抑或是有关侍奉君王、父母的道理,无不收录其中,并再三加以议论和发挥,或耐心嘱咐、叮咛、告诫,目的是要使学生们能体会我的良苦用心,进而把我所讲的道理推而广之。倘能这样做,哪怕是成为圣贤之人,也并不难呵、至少,也不失为一个谨慎、周到、行为端正的读书人,完全可以保全自己和家人。那种无父无君的事情,也决不敢去做。那么.招至满门抄斩或自己掉脑袋的灾祸就不会发生。我这本书的确是当今青年人的一剂良药!

你在正课外的闲暇之时,应该照着我书上所说,认真体会.努力实践;面对此书,就像严师在前,严父在前。早上,要对照检查一番;晚上,更要认真加以考查。这样一来,既可抵制邪说的影响,也就能够不去做坏事。而我便可放宽心怀,不再顾虑你会连累你的老父亲了.

即使在同学当中,你也可将为父的这本书拿给他们看。多有一个人体会到我所说的道理,中国留学生中便可增加一名能遵守操行者。你可要小心!不要认为我这些话是老生常谈而听不进去。

你近来身体怎样?一定要随时注意!我的身体很好,家里一切平妄,你不必忧虑。所有家务,自有我一人操心,你完全可以安心求学,不必挂念家中。

希望你不要忘了根本。寄给你一本《劝学录》,你应当用心去读它,时间久了,一定会从中大有收获。


——全文扫描自《中华家训》(郑宏峰主编,线装书局)第二册第338-345页。

【相关内容】:

多彩贵州 醉美世界

生态酱酒·今生是你
贵州导航
贵州便民助手
休闲
码上有酒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