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当前位置】 贵州特产网   遵义特产网   湄潭油茶汤

特产库

湄潭油茶汤

时间:2016/3/31 来源:贵州特产网 作者:贵州特产网

油茶汤又称“干劲汤”,主要原料系茶叶、花生、黄豆、糯米、猪油。其味香甜可口,具有饱腹,提神等功能。同类美食有油茶稀饭、油茶汤圆等。

湄潭油茶汤



峰峦层叠的贵州高原大地,是世界古老茶树的原产地之一,先民们用原始与质朴的智慧不断地赋予了茶叶许多的用途。至今在当地的一些地区、一些民族,还保持着一种吃喝油茶汤的习俗,这就是先民们对茶叶用途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发明和应用。油茶汤,这种起源于民间盛行于民间的饮料,也伴随着各族人民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古老的民族习俗流而广之,成为贵州的传统民族食品之一,且各具特色。


地处黔北的遵义地区东部各县,更是盛产茶叶历史悠久的地方,除了世居在凤冈、余庆、务川、道真、正安等地的各族人民大多有吃喝油茶汤的习惯外,在享有中国西部“茶乡”之称和“茶海”之誉的湄潭北部地区也是如此。油茶汤,以其独特的魅力,深受“茶乡”百姓的喜爱,尤其是农村,就连早餐、午饭,不少人家都必须要吃喝油茶汤。


油茶汤作为“茶乡”百姓的一道美味佳肴,几乎天天吃天天喝,却从不言腻从不说伤。据说,常食油茶汤者往往一日不饮,便觉腹空、乏力、困倦。因此,在群众中就广为流传着这样赞誉油茶汤的顺口溜:“一日无茶汤,周身不舒畅,喝了油茶汤,挑起粪桶把歌唱。”“碗碗油茶香喷喷,男女老幼都能饮,不吃油茶没精神,吃了油茶有干劲”。因此,有人又把油茶汤称为“干劲汤”。可见,油茶汤的汁液已真正地浸润到了父老乡亲们硬铮铮的骨子里,融会到热腾腾的血液和振奋的精神中去了。


湄潭油茶汤作为古老的传统食品之一,之所以很受“茶乡”百姓的喜爱和推崇,不仅是因为其味咸香可口,具有饱腹充饥的作用,而且还有消气、解乏、提神、增力、抗疾的功能。人们几乎每天早晨和中午都要吃喝一碗油茶汤;每逢红白喜事或客人到来,也必以油茶汤盛情招待。用油茶汤待客,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,这种习俗一直从古沿袭至今。


倘若你愿意不辞辛劳,循着满山茶叶的葱绿与芬芳,穿林过茏,涉水越山,来到“茶乡”群众家里小憩或做客,好客的主人一定会让女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,来到厨房,不到一小时功夫,一碗碗喷香可口的油茶汤就端到了你的面前。那一碗碗看似浑浊的汤汁,就会让你那因一路奔波劳顿而疲惫饥饿之躯,顿时间得以恢复,得以畅快。当你脸上还洋溢着惊羡,心中充满着疑惑时,男主人就会和你侃起有关茶叶汤的龙门阵来。


湄潭油茶汤究竟是谁最先发明和推广的,由于无确切的史书记载,现已无从考证,但说油茶汤起源于民间,却是可以肯定的。湄潭油茶汤的历史到底有多长?也是众说纷纭,无人能够真正肯定,据说至少也有100多年的历史。在湄潭县北部复兴、马山、西河一带,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故事:


相传清朝咸、同年间,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入云贵,其部将陈化成率家室部下退居湄潭、凤冈、正安、绥阳交界一带,欲继续与清军抗衡。由于落荒逃逸,粮草不济,加上当地土瘠民贫,历经多年“号军”之乱,已无大量粮草供给。为解饥饿乏力,将士们便效仿当地民间,利用粗茶熬制成汤,伴之以荞麦果腹,没想到食用之后,竟然体力恢复,精神陡增,继续与清军周旋于黔北山地。但终因穷途末路,寡不敌众,士气难振,不少将士干脆席地而居,汇入当地土著,一部分成为现今湄潭马山、西河、复兴一带的先民。油茶汤,也被他们一代代相传沿袭,并改进工艺而成为现在风靡当地的一种传统饮料。后于民国年间,人称“冯向风”的四川布商因生意不畅,来到复兴镇随阳山一带垦居事农达三年,以种桑谋求图发,也长期食用此油茶汤,以增强劳动干劲,并于后来带回四川涪陵故地将其推而广之。


如果这个传说是真实的,那么湄潭油茶汤就至少应该有150多年的历史了。另一说法,即是此油茶汤属当地最早土著居民璞人所创,但都因世事沧桑变迁,加上长期处于文化落后状态,无从考证而不能真正肯定。


湄潭油茶汤的制作原料及配方主要包括茶叶、花生、黄豆、核桃、芝麻、糯米、鸡蛋、猪油、水等。茶是当地原生态土产粗茶,油是花生、黄豆或茶树油等植物提取而绝非其他动物油,水自然是水井里的天然矿泉水。至于为何用猪油(也有用猪油渣),一般都是因为食者自己喜好而加之。


油茶汤香飘村寨,沁人心脾。其制作方法有几种,皆大同小异,主要方法是:先将茶叶爆炒后渗水煎熬,待水微干时,用木瓢或葫芦瓢揉压成茶羹或茶糕;然后将事先炸脆、捣细的黄豆、花生、核桃等配料混入其中揉压搅拌;再根据饮量及浓淡要求渗水烧煮滚沸,再加进猪油、油渣、食盐、花椒、芝麻等作料,一碗碗散发着多种香味的热腾腾的油茶汤便制成了。最后配以其它茶点食品即可饮用。油茶汤入口,茶香混合着几种作料的香味,其味浓烈,鲜香可口,茶瘾大的可连饮几碗。


油茶汤的制作方法和过程,乍看起来似乎有些简单,无外乎是炒煎、揉压、烧煮等,但其实际操作则较难掌握。难就难在要把握住炒煎、揉压、烧煮的火候和技巧。火大了容易炒糊煎老,火小了又炒煎不好;用力过猛容易烫着手,用力不到位又揉不碎压不出油,如果揉不碎压不出油,茶叶、黄豆和花生就不能和水融为一体;烧煮开时火力则必须大,越大越好,最好是三五分钟内就将其完成,烧煮开后还要立即盛入碗或钵中;如果火力太小,烧煮的时间过长,油茶汤不但会变咸,还弥漫不出应有的香味。这一过程,仅凭教条是不容易学会的,最好的老师是一个“悟”字,只有慢慢的悟和一次次操作,才会逐渐心领神会,深知其中奥妙。


油茶汤的辅食非常广泛,多达几十种,常用的有米花、米线、干薯条、酥食、炒米、麻花、泡粑等;还有农家自作的芝麻饼、苏麻饼、麻糖杆、蜜饯等。具有地道的黔北乡土风味,一般可作早点、午餐,若遇到熬夜时还可以用作夜宵。食用时,就着炒制的花生、瓜子、玉米、豆类等,边吃边喝,越吃越香,不干渴,不上火。用油茶汤煮鸡蛋、汤圆、面条或泡炒米糖等,则又是另一番风味。用油茶汤泡饭,无论糯米饭、大米饭、包谷饭都清香可口。特别是配上黄饺、荞皮等当地特色食物,油茶汤的茶香伴着这些食物散发出来的香气,就更加诱人食欲。


据随阳山百姓介绍,吃油茶汤时配上黄茭、荞皮,一则可以提神醒脑,二则饱腹持久,保持体力。就因为油茶汤的香,香得撩人,香得能提起人的精气神,这便是乡亲们吃午餐时为何喜欢吃油茶汤的原因之一。在湄潭北部复兴镇随阳山村一带,还流传着这样的乡谚:“八角山,八支角,八个老汉坐一桌。不喝酒,不吃肉,喝了茶汤真舒服。”


每到农忙季节,乡亲们常常要披月出工,踏露收锄,午饭则往往是家人送去的一大钵冒着香气透着热腾的油茶汤,只要泡上一钵冷饭,就能喝得稀里呼噜,吃得心花怒放。吃完茶汤泡饭后,男人们揩干嘴角的油水,抽一袋旱烟,就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干活。正如乡谚所道:“油茶泡冷饭,越吃越肯干。”如果午饭没有了油茶汤,男人们干活卖力的程度就会大大减弱。“不吃油茶汤,干活硬是不起劲,蔫搭搭的啷个能在这山旮旯里肩挑背磨哟,还是要做点油茶汤给男人吃才行。”这是当地女人们常常念叨在嘴边的一句充满怜爱的口头禅。


乡亲们再苦、再疲惫,抑或有些轻微的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,只要一碗油茶汤下肚,就会神气活现起来,扛起锄头担起粪桶就向山间土地走去,用满心欢喜与活力,去种植,去耕耘,去收获。你听,那一串串充满喜悦和深情的山歌,缠绵缱绻,韵味悠然:“油茶汤,香喷喷,喝了就是身子硬。阿妹见我干活凶,樱桃嘴巴直夸我很展劲。不是阿哥我很展劲,是阿妹你做的油茶汤,为阿哥添了兴。”


每年春末夏初之际,乡亲们不管田土里的活计有多忙多紧,也要抽空把山野的茶叶摘到家里。即使手头再拮据,也要勒紧裤腰带去市场上买足够的茶叶搁放在家里,以保证天天都有油茶喝。远行的游子们出门时,母亲们总忘不了要亲手做一顿热腾腾香喷喷的油茶汤,为其饯行。甚至在游子们的行囊带上一包茶叶,揣满一份纯洁的乡情,以解他乡思亲之苦




八角山油茶汤

油茶汤是湄潭很多茶区一种独特的饮食,而以复兴镇八角山最为突出,茶农一天的生活几乎都是从油茶汤开始的。在八角山范兴范大哥家,我们就品尝到了一顿非常地道的油茶汤。


范大哥的母亲李显碧现年75岁,已经做了几十年的油茶汤,谈起怎样做油茶汤,范婆婆如数家珍。

“要做油茶汤,得做好充分的准备。特别是原料一点也不能马虎。”范婆婆说,茶叶的选择特别讲究,要选用清明过后,谷雨前7天的芽茶,采早了有苦涩味、采晚了有茶梗,要选择阳光充裕、土层深厚的黄泥地,远离公路,不能有灰尘等污染的茶园。茶叶采摘回来后用柴火炒熟,再放在簸箕上晒干,直到用手轻轻一摄就会变成粉沫,这样才能长期存放不回潮,范婆婆家每年都要备上这样的茶叶好几百斤。

喝油茶时的配料也马虎不得,单黄卷就要花上个把月的时间,黄卷的原料是当地一种传统的糯米,叫白壳糯,在别的地方多已难觅踪迹,用上苦竹叶在水里泡上近30天,每天都要换水,泡好后,再用甑子蒸熟后,放在碓窝舂碎后,用手扯成小条状,摊放凉干,一般都选择在农历9、10月,温度不能太高,下面还要垫放谷草,便于通风。米花、荞皮的制作工艺都差不多的。

“制作油茶汤关键是要掌握火候。”范婆婆说,一般都是用柴火,火候全凭经验。先放猪油,待油煎后,放入黄豆、花生、芝麻、苏麻等材料翻炒至焦黄酥脆为好,再放入茶叶翻炒,倒入少量的水,用木瓢将黄豆、花生、茶叶等磨细,直至锅中成为羹状,再加入米汤煮沸。

这样,一锅香味扑鼻、提神健身的油茶汤就制成了。再把煎好的黄卷、米花、荞皮摆上,喝油茶汤时,用葫芦瓢盛上一碗,双手端起,放在嘴边,吹开碗中的漂浮物,然后轻轻地喝下去,顿时一股清香遍布全身,再加上黄卷、米花、荞皮等,这种滋味可以称得上妙不可言。

范婆婆说,八角山的家家户户都离不开油茶汤,每天早上起床后就熬好一大锅,一家人喝了后上山干活,中午回来后先喝一碗再生火做饭,有客人来了也是用油茶汤招待。

范婆婆告诉记者,自己做了几十年的油茶汤,也喝了几十年的油茶汤,没有生过什么大病,连伤风感冒也很少;老伴已经八十多岁了,每天早上喝一碗油茶后,还能下地干活,而且记忆力特别好。48岁的范大姐是范婆婆的大女儿,从小就跟范婆婆一起学做油茶汤,她笑着说,喝油茶汤最主要能减肥,我家几代人没有出现一个胖子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据查证,油茶汤中的茶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,不仅可以满足人体对微量元素的摄入,而且、营养丰富、消肥减脂,具有防腐健身的奇特功效。(作者:彭剑 罗国波)




湄潭油茶汤

文、曹裕强


贵州是世界古老茶树的原产地之一,先民们用智慧不断地赋予了茶叶许多用途。湄潭、凤冈等地区的一些人,至今还保持着喝油茶汤的习惯,这就是对茶叶用途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发明。油茶汤,这种起源于民间,盛行于民间的饮料,也伴随着当地各族人民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古老的民族习俗流而广之,成为贵州的传统民族食品之一。


地处黔北的遵义市,是历史悠久的茶叶产地。居住在凤冈、湄潭、务川、道真、正安、余庆等地的各族人民大多有喝油茶汤的习惯,油茶汤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茶乡百姓的喜爱。在当地农村,几乎家家会做,早饭、午饭,不少人家都必须要吃油茶汤。据说,常吃油茶汤者如一日不饮,便觉腹空、乏力、困倦。因此,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着这样赞誉油茶汤的顺口溜:“碗碗油茶香喷喷,男男女女都能饮,不吃油茶没精神,吃了油茶有干劲。”因此,有人又把油茶称为“干劲汤”。可见,油茶汤的汁液已浸润到了当地父老乡亲的骨子里。


湄潭油茶汤作为传统食品之一,之所以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和推崇,是因其味咸香可口,具有饱腹、消气、提神、增力、抗疾的功能。每逢红白喜事或客人到来,也必用油茶汤盛情招待,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,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。


倘若你愿意不辞辛劳,循着茶叶的芬芳,穿林过垄,涉水越山,来到当地群众家里小憩或做客,好客的女主人就会丢下手中的活儿,下到厨房。不到半个钟头,就能让你品尝到喷香可口的油茶汤,让你因一路奔波劳顿的疲惫之躯,顿时得以恢复,颇感酣畅淋漓。每到此时,男主人就会和客人一起侃起有关油茶的“龙门阵”来。


湄潭油茶汤究竟是谁最先发明的?由于没有史书记载,至今仍无法考证。油茶汤的历史有多长?也是众说纷纭,但据说至少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。在湄潭县复兴镇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:相传清朝咸丰、同治年间,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入黔,其部下陈化成率部退居湄潭、凤冈、正安交界地区,欲继续与清军抗衡。由于落荒逃逸,加上当地土瘠民贫,粮草不济,为解饥饿乏力,将士们便仿效当地民间,用粗茶熬制成汤,拌之与荞麦果腹。没想到将士们服用后,竟然恢复体力,精神陡增。但终因穷途末路,寡不敌众,士气低落,不少将士干脆就地而居,融入当地,成为现今湄潭马山、西河、复兴一带的先民。油茶汤,也被他们一代代传承下来,成为当地人离不开的传统饮料。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,那么油茶汤的历史应该有150多年了。


油茶汤的制作原料主要是茶叶、花生、黄豆、核桃、糯米、芝麻、鸡蛋、猪油、水等。配料和配食茶品多达十几种,常见的有米花、米线、酥食、炒米、麻花、泡耙等,还有农家自制的芝麻饼、酥麻饼、麻糖杆、蜜饯、米粑等。具有地道的乡土风味,可作早点、夜宵。


油茶汤的制作和食用方法也很多,制作方法之一是先用猪油将茶叶爆炒后加水煮熬,待水微干时,用木瓢将茶叶揉细成茶羹。再根据饮量及浓淡要求加水煮沸,掺进猪油、食盐、油渣、韭菜、花椒等,再将芝麻、花生、黄豆炒熟后捣成面放进里面即可食用。食用炒制的花生、瓜子、玉米、黄豆等,边吃边喝油茶,越吃越香,津津有味,不干渴,不上火。用油茶泡饭,无论糯米饭、大米饭、包谷饭都清香可口。


据当地百姓介绍,吃油茶时配上黄茭、荞皮,一则可以提神醒脑,二则特别经饿。他们再累,或是遇到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,只要一碗油茶汤下肚,又神气活现起来。你听,那一串串悦耳动听的山歌,缱绻缠绵,韵味悠然:“油茶香喷喷,喝了油茶身子硬。阿妹见我干活凶,樱桃嘴巴直夸我展劲。不是阿哥我展劲,是你阿妹做的油茶添了劲。”

【相关内容】:

可能您还想关注黔特产

生态酱酒·今生是你
贵州导航
贵州便民助手
休闲
码上有酒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