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当前位置】 贵州旅游导航 多彩毕节旅游指南 织金洞的发掘历程

黔省游-贵州旅游指南

织金洞的发掘历程

时间:2013/8/12 来源:贵州旅游指南 作者:乌蒙新报
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 织金洞发现者之一朱邦才


《讲述织金洞的发掘历程》


通讯员 杨春明 吴良勇


毕节织金洞是大自然赋予织金县的一大笔珍贵的财富,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织金洞是怎么发现发现的呢?由于大多数当事人已离世,知道“内情”的人越来越少,现在健在的只有朱邦才和现居广东东莞也是80岁高龄、身患重病的龙浩如。当年织金县委指定的三位勘察溶洞的负责人是龙浩如、朱邦才、郁忠鑫,而郁忠鑫已作古多年。作为勘察发现织金洞、建设宣传织金洞整个过程中的参与者、执行者、见证者、知情者,朱邦才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。随着年事已高,朱邦才有一个心愿,就是将织金洞勘察发现的历史事实忠实记载下来,以告世人。


因此,一说起织金洞,朱邦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,心潮澎湃,如数家珍。


“千洞之国”织金县


朱邦才介绍,美丽的织金山城,坐落在群山环绕约八十平方公里的长形盆地之中,城周围独秀山峰拔地而起,岩石嵯峨,构成天然清幽之佳境,素有“小桂林”之称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,为加快“四化”建设的步伐,振兴织金经济,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,发展旅游业被提到议事日程。1979年,遵照国务院的指示和上级文化部门的布置,以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长金发举及文化局(朱邦才当时任副局长主持工作)、馆领导等五人组成文物普查领导小组,下设办公室对全县的文物古迹、风景名胜进行普查。


织金除地面风光引人入胜外,地下还蕴藏着成千个溶洞。为了开发溶洞资源,发展织金县旅游业,1979年5月,县建委、城建、文化、通讯等部门的领导龙浩如、郁忠鑫、朱邦才、曾依龙等共同对樱桃洞进一步勘察,樱桃洞洞身系晶墨玉大理石构成,主洞长1.5公里,分八个景区:九龙坝、南极仙景、天王托塔、空中舞台、银河飞瀑、雄狮远眺、玉帐锦屏、中流砥柱、定海神针、乾坤交融等景观,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。同年12月,县文化局以“山川秀丽景色新——织金县城风景名胜简介”为题,将县城的文物古迹、风景名胜照片26幅,溶洞风光(主要是樱桃洞)照片46幅和文字资料汇集成册,分别上报省、地、县的党、政、建设、文化等部门及有关领导,引起了上级的关怀和重视。


1980年3月5日,时任省委副书记的徐健生、副省长吴实、地委副书记李效敬专程来织金考察、研究大理石及旅游资源的开发。当晚8时,织金县有关领导在该县政府招待所会议室里向省、地领导作了专门汇报。


3月6日,徐健生、吴实、李效敬在县委、县政府、建委、城建、文化、通讯等部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考察了樱桃洞及城东风景区。对樱桃洞给予了高度评价。徐健生说:“这里地面风光不错,樱桃洞也很好,但还不足以向外开放。根据织金喀斯特地貌非常发育的地区,可能还有更多、更好的溶洞,需要组织专人勘察。”


3月7日,根据徐健生的部署,县委、县革委组织的溶洞勘察队正式建立,成员有县建委副主任龙浩如、文化局副局长朱邦才(兼摄影)、城建局副局长郁忠鑫、规划办贺仕荣、政府办王宗顺等13人组成。


8日至16日的九天时间,勘察队首先勘察了城关镇东郊,还勘察了城关区、桂果区、牛场区、龙场区四区九乡的大、小溶洞30多个,还再次复查了樱桃洞。探明有开发价值的溶洞8个,这些溶洞是:城东郊大理石洞身的蛇爬岩洞、逍遥洞、凉风洞、画眉洞和樱桃洞;城北的路穿岩洞、庆全洞;牛场区马场乡的丈冲洞等。特别是城东郊1.5~3公里的范围内探明了可供开发的一片大理石溶洞群,为对外旅游开放打下了基础。


县溶洞勘察队勘察溶洞的消息,很快传遍织金县,前来口头报告、写信告知的群众络绎不绝。城关附近、三甲、大戛、龙场金家坝、八步、猫场、五甲、熊家场、桂果、三塘、以那等未探的溶洞共30多个。朱邦才在全县放映人员会议上,要求大家注意调查地方溶洞的情况。之后,家住官寨的放映队长罗家荣就提供了官寨附近的大黑洞、小黑洞、犀牛望月洞、仙鹅孵蛋洞、月亮洞等情况。


3月26日至4月7日,勘察队勘探了全县包括城关樱桃洞,鼠场乡下红岩二屯洞、豹子洞、阿烈路穿岩洞,普翁白岩的消水洞,牛场仙玉洞,马场乡大冲洞,自强乡喇叭洞,龙场区邬家洞等100多个溶洞。


曲曲折折勘探路


朱邦才介绍,1980年4月8日,是织金洞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日子。这天,勘察队确定探官寨乡群众提供线索的大黑洞、小黑洞、仙鹅孵蛋洞、犀牛望月洞。红岩到官寨,直线步行两公里,汽车绕道鼠场十余公里。早饭后,勘察队分两组前进,龙浩如、朱邦才、郁忠鑫、贺仕荣、赵玉平、路大光6人步行到官寨,同时探沿途洞穴。杨开发、程礼钧、王景云等人乘车到官寨。


上午9时,朱邦才他们先行组6人走到官寨乡东街口时,发现左侧山腰有一个洞,站在洞边往下看,洞内雾气腾腾,悬崖绝壁,深不见底。问路边犁地的老乡,50多岁的老乡,面带敬畏地说:“那是打鸡洞的天窗,洞口在山那边,你们千万不要进去,那里头邪得很。”勘察队当然不信邪,带着冲锋枪、猎狗、棕绳,绕过山嘴来到了打鸡洞的洞口,那洞口气势雄伟,好似老虎张开血盆大口,令人不寒而栗。而往下延伸的坡面十分陡峭,乱石累累,难行至极。但是朱邦才他们没有丝毫惧怕,相互牵拉着手往下走,来到今天命名为“讲经堂”的地方时,又面临了垂直不可下去的峭壁。勘察队用装了五节电池的手电筒照射下去,不反光,不知道有多深,投石问路,听到了回声。勘察队将棕绳拴在钟乳石上,一个一个悬空而下,下到底部才知道是一个间歇水塘,也就是现在命名的“日月潭”,当时处在冬春无水季节。塘面泥土呈黑褐色,所以不反光,下硬上滑,队员们不时跌倒。过了间歇小塘,顺坡而上,洞道又变得狭窄起来,是一个高2米宽7米左右的“葫芦口”,后来这里命名为“摩天岭”。过了葫芦口,洞厅豁然开朗,出现了高达数十米的钙华塔山,千姿百态的石柱钟乳,用手电照射也看不到两壁,说明这里是一个很宽大的洞厅。而且景物密集,把这个大的空间分隔成了若干个厅堂,相连成网,有如迷宫,手电筒在这漆黑的环境里显得是那么微弱,根本分不清方向。而美好的景物又层出不穷,令勘察队成员们陶醉其间,连声叫好,这里就是后来命名的“金塔官”,“寿星宫”和“望山湖”。勘察队在这里整整摸索了三个小时,最后才找到了前进的方向,又向上爬一片五六十度的陡坡,艰难爬了200多米,才进入一个高10米、宽8米左右的洞门,当时大家就命名为“南天门”,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了现在。在“南天门”,勘察队员们仿佛进入了一个银色的世界,所有的滴石景物都披上了冰雪般的银装,洞道深处还有大量楚楚动人的卷曲石,形成了后来称呼的“卷曲洞”,又名“水晶宫”。这时候,大家经过了几个钟头的拼搏,个个周身是泥,有的跌得头破血流,衣服挂破,又饥又渴,十分疲劳,便在这里作了短暂的休整。


探完“水晶宫”回头往右,发现上边有一个窄缝,探洞者的原则是有洞必探、无孔不入,只要有可能,无论是用钻、爬或是什么手段都要去探索。他们心想越是难进的地方越可能会有更好的景致,如果不及时勘察,岩溶将洞口封死后,就有可能永远也发现不了。于是队员们搭起了人梯,侧身挤进了窄缝,又进入了另一个奇妙的洞厅。这里百尺帏帘、擎天一线,如玉玲珑,金碧辉煌,果然是一派天宫气象。这就是后来命名的“灵霄殿”和“神女宫”。正当朱邦才一行以为再没有什么景致的时候,却发现又有一道窄缝通到了另一个更为宽广的洞厅。这就是后来命名的“广寒宫”。但是这时候他们进洞已经9个小时了,由于时间太晚手电筒不太亮了,朱邦才他们不敢再继续作详细的勘察,只得往回赶了。


“溶洞之王”横空出世


严重的事情发生了。由于勘察路线太长,溶洞内地形复杂,更主要的是景物太美妙,吸引得朱邦才他们忘记了进洞的来龙去脉,在已经很微弱的手电光下又摸索了不知多少时间,才从“广寒宫”、“灵霄殿”摸到“南天门”。但是,上时容易下时难,50度的陡坡,左也下不去,右也下不去,最后他们只好用两只手两只脚加上屁股着地,慢慢地滑完“南天门”。这时候手电光几乎全完了,而在宏大复杂的洞厅里,朱邦才他们却再也找不到进来时经过的“葫芦口”。到处碰壁之后,队员们已经筋疲力尽了,同时心里也产生了恐慌。因为外面没有多少人知道朱邦才他们进了这个溶洞,如果最终找不到出路的话,外面守候的4名队员即使想找朱邦才他们也很难找到这个洞来,就算是找到这个洞,也不一定能深入到“葫芦口”里来。“如果真是这样的话,我们就真的要为勘察溶洞献身了呢!”朱邦才说。


无奈之下,洞内的队员只得停止了行动,在黑暗中开了一个短会,6个人中大多数是在部队受过锻炼、并经历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,面临危机,他们镇定自若,大家认真推理,共同分析,判定了大致方向之后,就沿着这个方向前行。最后,又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摸索,终于找到 “葫芦口”。


看到了希望,大家都高兴了,拖着饥饿疲倦的身躯,下滑坡,过泥潭,攀绳索,上峭壁,在乱石丛中一步一步地走出洞外。这时候,天色已经断黑了很久。而接应组的4名队员正在为找不到他们而着急万分,还组织了民兵赶来救援。


4月9日,溶洞资源勘察队的全体队员,再进打鸡洞,除了复查前一天勘察过的地方外,还进入了后来命名为“广寒宫”的前部分进行了勘察,虽然见到了绝妙的“霸王盔”、“梭罗树”,但是,由于洞厅太宽广,时间不够,仍然没有去到这个景区的最深处。


4月12日,织金县溶洞资源勘察队三进打鸡洞勘察,这一次他们去到了“广寒宫”的最深处,见到了后来被公认的“银雨树”。见此情景,勘察队员们情不自禁感叹:“这个溶洞,毫无疑问是天下第一洞,是溶洞之王。”但为了保密起见,勘察队要求当地组织力量对溶洞保护。


堪称为地下天宫人间仙境的打鸡洞,一个后来被举世公认的溶洞之王,深埋地底数十万年之后,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被发现了。当天在洞内,朱邦才拍了4个120黑白胶卷。


说起织金洞的勘察发现,虽然时光转眼过去了将近30年,回忆起当年的情景,朱邦才还是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。他说,勘察队的全体同志,为了开发祖国的旅游事业,个个吃苦耐劳,有胆量,有气魄,不信鬼邪;爬高山,下深潭,攀悬崖,过绝壁,甚至冒着生命危险,日以继夜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,寻找地下宝库,作出了巨大的贡献,历史应该记住他们,后人也应该记住他们。

【相关内容】:

来贵州旅游推荐

生态酱酒·今生是你
贵州导航
贵州便民助手
休闲
码上有酒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