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台:简而言之谓茅草祭台。
茅台,我说的不只是酒,而是一个神奇的地方。
在茅台镇,闻惯了酒曲味,深入了解茅台后,发现至少有三处景点提到“茅台”命名缘由,1915广场、中国酒文化城中国酒源馆、台圣寺九龙壁前的碑铭中均有提到,简言之就是“茅草祭台”谓之茅台。
茅草祭台,因之得名。茅台早年间,赤水河东岸长满了马桑树,被称为马桑湾,世代居住于此的居民,在河东岸砌了一口四方水井,而将此地更名为四方井。到了宋代,残阳之下,古道之中,四方井之上茅草萋萋,后来,这里逐渐成为当地人祭祖的圣地。于是,人们就将此地称为茅草台,简称茅台。“茅台”一名由此得来,并开始进入历史文献的明确记载。
远古时期,这里居住的是僰僚民族。当时的赤水河两岸到处都是马桑树,山民就把他们居住的这块土地叫做马桑湾。后来僰僚人在河东发现一处甘醇的清泉,山民便用毛石砌成一口水井。井水除供山民日常饮用外,有的还用进水酿酒,而酿出的酒酒味奇特,回味悠长,山民便把这水称为神水。发现神水是九月九日,每年的这一天,山民便取水酿酒,形成了多年的惯例。
僰僚人先民都崇拜图腾,进行“招龙”“安龙”等祭祀。祭祀时,要选一个台地。就将“四方井”设祭祀台,为表达对祖先的虔诚,使祖先魂灵能安享天国之乐,便在祭祀台上载满茅草以护先灵。古代先民对茅草怀有敬畏心理,认为茅草有灵气,是吉祥之物,茅草祭台便成了不可亵渎的神圣地方。时间长了,山民便把这地方叫做茅台。
“茅”,本是一种普通野草,因其芳香洁净,被古人作为贡品以之为祭祀大典的缩酒仪式的宝物,是神灵无咎之灵草;因其强大的生命力与繁殖力,被古人用来社交中男女相赠的礼物,是传情达意之妙草。茅台镇,因茅承台,通神传情,芳名茅台,吉祥如意。
《左传》时代,白茅的政治地位高高在上。
“国之大事在祀与戎”,《左传》的这句话,如雷贯耳。在刚刚走出丛林,刚刚迈入文明的那个时候,华夏各个邦国的大事,一是祭祀(祭神、祭祖),二是打仗(保地、拓疆)。敬天畏神,没有祖先神明的佑护,先民无法想象。保土拓地,缺乏山河土地的稳固,先民无法发展。
祭祀的对象是人们获得福助的对象。传统的祭祀,祭品将被分享,以表明祭祀者与祭祀对象的沟通与关联。
祭品,主角是肉与酒。
如何让祖先神明喝到敬献的美酒呢?方法是“包茅缩酒”,即用包成捆的苞茅(又称白茅,禾本科多年生草本,春季先开花,后生叶子,花穗上密生白毛。根茎可食,也可入药,叶子可以编蓑衣。)过滤酒,后被用于祭祀中的酒祭。“缩酒”就是“渗酒”。将祭酒倒在苞茅上慢慢地渗下去,表示如同鬼神喝了一般。
《左传》有“尔贡苞茅不入,王祭不共,无以缩酒,寡人是争。”的记载,说的是齐桓公以楚国没有向周天子敬贡包茅,导致祭祀中的缩酒仪式无法进行为由,串通鲁、宋、陈、卫、郑等诸侯国讨伐楚国的故事。
茅台的茅草
贵州仁怀市茅台镇,古代僰僚族人在这片赤水奔腾的赭红土地上繁衍生息。《华阳国志》载:“江阳郡太守往泚源……招降夷僚。” 晋代江阳郡曾辖今赤水、习水及仁怀大部分地域,当时赤水中游的茅台一带僰僚先民生息。
僰僚先民崇拜图腾,虔诚地进行“招龙”、“安龙”等祭祀。祭祀时,选一台地,台地上设祭台。茅台先民对白茅有特殊崇敬之情,谓其有灵气,乃吉祥之物,能斩妖镇魔辨吉凶。为表达对祖先的虔诚,使先魂安享天国,在祭祀台地上栽满白茅以护先灵,重大节令,缩酒祭祀。
史书载,南诏王蒙世隆征播州,寇西川,其法师崇谟论斩之时,刀不入,用茅草才将其斩首。不仅僰僚族人崇仰茅草,汉民族亦如此,道教斩妖镇邪及坐化替身皆用茅草,古人占卜起卦用蓍草。
僰僚先民在赤水河东的台地上植白茅设祭台,缩酒祭祀,“茅草祭台”成为一个神圣不可亵渎的圣地,成为当地古朴先民们的一种象征和寄托。久之,便把这地方叫做“茅台”。
【酒厂直供价格表】
2023年茅台酒(飞天53度)、茅台1935、茅台王子酒、茅台迎宾酒
古坛老酒系列、美酒洞系列、古坛酱酒
金酱系列、荷花酒、五星系列、肆拾玖坊、夜郎古酒
国台国标系列、国台十五年、钓鱼台系列
怀庄之醉系列、怀庄大单品、无忧酒、酣客
国吉祥系列、云汉春系列、黔国酒、省酒、多彩贵州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