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阳乌当偏坡村:66%森林覆盖率下的布依秘境与慢时光密码
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,青瓦木屋的飞檐已在晨光中勾勒出优美弧线,石板路上传来清脆的脚步声,夹杂着远处隐约的姊妹箫声——这就是距离贵阳市中心仅25公里的偏坡村,一个藏在乌当区群山间的布依族原生态村寨。在这里,30分钟的车程就能把你从都市喧嚣带入“步步入画、处处是景”的田园诗境,让身心在青山绿水与民族风情中得到最温柔的抚慰。
生态画卷:古树参天的天然氧吧
偏坡村的美,首先源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。全村森林覆盖率高达66.3%,50余棵百年以上的挂牌珍稀古树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村寨,其中不乏树龄超3000年的活化石。山、水、林、田在这里交相辉映,田畴纵横间流淌着清澈的山泉,荷塘边芦苇丛生,盛夏时节“荷叶田田青照水”的景致吸引着无数游人驻足拍照。
沿着紫藤萝缠绕的步道漫步,呼吸着每立方厘米富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,耳畔是鸟鸣虫吟的自然交响。村头的古井三口泉眼终年不涸,水质甘甜冷澈,不仅滋养了世代村民,更成为游客争相品尝的“天然矿泉水”。这种原生态的自然环境,让偏坡村先后获得“国家级生态乡”“国家级卫生乡”等荣誉称号,成为贵阳市民周末“洗肺”休闲的首选地。
文化盛宴:活态传承的非遗村寨
作为贵州省首批“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”,偏坡村的布依族文化犹如一本立体的百科全书。全村保存着5项珍贵的非遗项目,其中国家级非遗布依族服饰精美绝伦,省级非遗布依婚俗、“六月六”节庆、姊妹箫演奏技艺独具特色,市级非遗印染技艺更是展现着先民的生活智慧。
在“濮越香街”和“花喵街”上,非遗工坊与文创工作室星罗棋布。走进陈慧珍布依文化传播中心,能看到传承人指尖翻飞间,白布逐渐绽放出靛蓝色的花纹;在陈建臣木工作坊,老木匠正用传统技法打造精美的花窗雕梁。每年农历六月六,全村会举办盛大的民族风情节,民族对歌、婚俗展演、农耕体验等20余项活动轮番上演,2024年更是吸引了1.2万人次参与,带动旅游收入达108万元。
村寨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密码。偏坡村的青瓦木屋依山而建,融合了干栏式与吊脚楼的特色,青石板路串联起家家户户,形成“三街两景一长廊”的独特格局。30余面民族文化墙绘讲述着布依族的古老传说,“一户一景”的庭院设计让整个村寨变成了开放式的民俗博物馆,实现了“保护促利用、利用强保护”的良性循环。
田园慢活:舌尖与心灵的双重治愈
“明心楼”的柴火土鸡煲香气袅袅,“四金苑”的洋芋粑粑甜糯诱人,青石板烧烤坊的竹筒饭混着刺梨酒香在夜色中弥漫——偏坡村的美食地图藏着最地道的布依风味。这里的“布依八大碗”讲究药食同源,酸汤鱼用山泉烹制,配上“三脆”配菜酸辣鲜香,丝娃娃的薄饼裹满山野鲜蔬,豆腐圆子咬开瞬间爆出清甜豆浆,每一口都是大自然的馈赠。
如今的偏坡村已发展庭院式农家乐46家、民宿22家,“寻篱・原舍”“树隐小筑”等特色民宿成为网红打卡点。这些由闲置布依民居改造的院落,保留了青瓦白墙、飞檐翘角的建筑特色,内部却舒适现代。清晨被鸟鸣唤醒,午后在荷塘边品茶,夜晚围坐篝火听老人讲古村往事,这种“慢时光”体验让偏坡村获得“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称号。
和美画卷:民族团结的幸福家园
偏坡村的魅力更在于各民族交融共生的和谐氛围。作为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”“全国文明村镇”,这里通过“空间共建、活动共融、产业共兴、制度共治”的“四共”模式,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。在同心文化长廊,各族群众共话家常;在花歌场的电子大屏下,不同民族的歌舞同台竞演;在民族文化展室,孩子们共同学习传统文化。
从曾经“两坡一场一坝”的贫困山村,到如今“原味小镇・醉美偏坡”的旅游名片,偏坡村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蓝图,用文化亮色点燃致富希望。这里的每一块石板都刻着岁月的故事,每一片青瓦都承载着民族的记忆,每一缕炊烟都飘荡着幸福的味道。
若你想暂时逃离都市喧嚣,不妨花30分钟车程来到这里。在百年古树下驻足,在非遗工坊体验,在荷塘边发呆,在长桌宴上欢笑——偏坡村,这座藏在贵阳乌当的布依秘境,正用最本真的姿态,等待着与你共享时光的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