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特产导航   黔西南州特产   安龙红油剪粉 [内容]

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红油剪粉:非遗加持的“剪粉之乡”舌尖风味

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的街巷里,一碗热气腾腾的红油剪粉是当地人戒不掉的乡愁,也是游客必尝的特色美食。这道承载着近四百年历史的小吃,不仅让安龙荣获中国饭店协会授予的“中国剪粉之乡”称号,更在2024年入选黔西南州第四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,成为镌刻着地域印记的美食名片。


一、权威认证:非遗加持的“剪粉之乡”名片

安龙红油剪粉的名气,源于实打实的权威认可与历史积淀。早在1652年南明永历朝廷播迁安龙时,这道美食就已成为宫廷御膳,从皇家餐桌走进市井街巷,至今在小城飘香近四百年。2017年7月,中国饭店协会正式授予安龙县“中国剪粉之乡”殊荣,让这碗地方小吃成为全国认可的特色美食品牌。2024年6月,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从工艺传承到文化价值都得到官方肯定。


二、匠心工艺:从原料到成品的品质坚守

安龙红油剪粉的独特风味,始于对原料和工艺的极致讲究,每一步都藏着老祖宗的智慧。

原料甄选:严格遵循《安龙剪粉烹饪技术规范》,选用安龙本地优质桂曹大米,搭配符合国家标准的安龙泉水浸泡12小时以上,从源头保证粉皮的米香醇厚。

传统工艺:采用石磨手工磨浆,加入1/10的熟芡搅拌均匀,确保米浆细腻顺滑。蒸制时在蒸盘刷油,舀上薄如蝉翼的米浆,大火蒸3分钟即可出锅,晾凉后的粉皮洁白剔透、柔韧有弹性。

手工裁切:用剪刀将粉皮裁成均匀细条,动作麻利干脆,既保证口感均匀,又透着市井烟火气,这也是“剪粉”之名的由来。


三、风味密码:十几种配料的舌尖交响

一碗地道的安龙红油剪粉,灵魂在于配料的精妙搭配,酸、辣、鲜、香、脆层层递进,多感官体验十足。

视觉冲击:洁白的粉条上,鲜红的红油辣椒铺陈开来,点缀着翠绿的香菜、葱花,金黄的油酥黄豆、花生,色彩丰富诱人,让人食欲大开。

味觉层次:十几种秘制配料各展所长——发酵的酸萝卜脆爽解腻,新鲜折耳根带着独特鲜香,手工熬制的番茄酱酸甜回甘,豆腐乳、花椒油增添复合香气,最后浇上灵魂红油,香辣不燥、油而不腻。

口感体验:粉皮入口柔韧爽滑,裹着配料咀嚼时,既有黄豆、花生的酥脆,又有蔬菜的清爽,米香与佐料香在口中交融,平实却极具辨识度。


四、烟火传承:藏在街巷的老字号与产业活力

如今的安龙红油剪粉,既藏着老字号的坚守,也孕育着蓬勃的产业活力。

百年老字号:秀屏红油剪粉传承近百年,第四代传承人坚守手工工艺,46年亲自加工售卖,用本地原生态食材留住老味道,成为游客打卡的必到店;陈林剪粉摊一家三口默契配合,不到两分钟就能出一碗粉,每天500碗左右的销量常常上午11点就售罄,5元一碗的价格亲民实惠,承载着当地人的日常记忆。

产业规模:据不完全统计,安龙县经登记备案的剪粉加工作坊、门店、摊位超过500家,散落在黔西南州各地的门店还有数百家,成为带动就业、串联种养、加工、餐饮的特色产业链。


一碗剪粉,品味安龙的烟火与传承

在安龙,无论是清晨的街头小摊,还是景区周边的老字号店铺,一碗红油剪粉总能带来温暖的味觉体验。它没有复杂的技法,却凭着原生态的原料、坚守百年的工艺和丰富的配料,成为“中国剪粉之乡”最鲜活的注脚。如果你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,不妨放慢脚步,在招堤荷花的清香里,在古城的烟火气中,尝一碗地道的红油剪粉,感受非遗美食的平实魅力,记住这座小城最真切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