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当前位置】 多彩贵州信息港   贵州历史   修文的由来

贵州有你更精彩

修文的由来

时间:2011/11/24 来源:网络 作者:佚名

修文县城起初叫龙场。龙场在明初属水西辖地。明洪武十九年(公元1386年),贵州宣慰使奢香夫人承诏广开九驿,龙场为首驿。崇祯九年(公元1628年)建龙场大城一座,奉明廷旨题名敷勇,三年建敷勇卫,始为卫城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公元1687年),裁敷勇卫改修文县,改卫城为县城,龙场属至孝里一甲,民国4年(公元1915年)为中南区一保,21年置龙冈、阳明二镇。27年为龙场联保,30年建龙场镇,1953年改龙场镇为城关镇,1999年复改为龙场镇。

修文地名始于何时?明崇祯三年(公元1630年),朱燮元征服水西安位后,奏请明廷于龙场设敷勇卫,卫领修文(扎佐)、濯灵(六广)、息烽、于襄(九庄)4个御千户所,这才有“修文”地名的出现。它比扎佐、六广的名称还要晚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公元1687年),改敷勇卫设修文县,改卫城为县城,下裁4所,设至孝里(治县城)、崇义里(治扎佐)、信顺里(治六广)、仁和里(治息烽)。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,析修文县为修文、息烽两县。修文县的名称自建县延续至今,已逾三百年了。故民国《修文县志》说:“修文本乎敷勇, 敷勇衍乎龙场,龙场之阐乎人文也。”

命名“修文”的原因其说有二:一是龙场本明正德年间大理学家王阳明谪地,他在此悟“络物致知”之旨,立“知行合一”之说,设龙冈书院讲学,教化大行于贵州。二是元、明之际,龙场乃朝廷边徼之地,世居苗、彝民族,他们叛服不定,朝廷累次派兵征计,于是战乱频仍,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。明天启二年(公元1622年)贵州宣慰使安位叛,朱燮元派兵征剿,崇祯三年安位乞降,遂设卫建所,始有修文、息烽之名。取偃息武备,修明文教即“偃武修文”之意。此语出自《尚武·武成》:“王来自商,至于丰,乃偃武修文。”其它如县城之北门桥,又名洗戈桥,察院坡又名太平屯,均与战乱修文平有关,从而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,渴望文治的良好愿望。

【相关内容】:

    多彩贵州 醉美世界

    生态酱酒·今生是你
    贵州导航
    贵州便民助手
    休闲
    码上有酒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