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登高》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说明:五十五岁时,杜甫在夔州写了本着七律绝唱,通篇对偶,语言精炼,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。
以上内容源自于贵州007的手写记录(2022年11月20日)。
【创作背景】
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:
《登高》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(公元 767 年)秋天,杜甫时年 56 岁,身处夔(读音kuí)州(今重庆奉节)。
此前,杜甫曾入严武幕府,在成都依靠严武庇护度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时光。但严武去世后,杜甫失去依靠,被迫离开成都,南下至夔门。由于身体欠佳,他在途经云安时滞留数月,后才辗转抵达夔州。
此时,虽安史之乱已平定数年,但社会局势仍不稳定,地方军阀割据混战,朝廷中宦党日强、朝纲日废,外部吐蕃、回纥等势力虎视眈眈。而杜甫自己则生活困窘,且沉疴日起,肺病、疟疾、风痹等多种疾病缠身。
一日,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,面对萧瑟的秋江景色,联想到自己流离失所、疾病缠身的处境,以及国家的动荡不安,百感交集,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被誉为 “七律之冠” 的《登高》。
